是的, 我根本是看書名一頭栽下去看的.......

呼應其他的書評, 這不是一本愉快的小說

不推薦青少年看, 看完還會有幽幽的惆悵感... (謎之聲: 那你看作啥?!)

 

偶爾也要來一下文學氣息咩... (話說, 我可是唸文學的呢!)

好啦~~~ 接下來會有惆悵文還有書的故事內容, 不喜勿入!!!

 

推薦序內寫著: "哪樣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

對於"質數"有莫名的感覺,

或許是它的獨一無二, 無法配對,

猶記得年紀小時, 別人問起: "1-10選一個數字吧! ", 不是選"3" 就是選"7", 為什麼? 不知道。

猶記得當年那個男孩說他最喜歡的數字是質數, 因為它很獨特, 不能被其他數字相除。

或許, 就是質數, 一種莫名的孤獨感, 也是一種遺世獨立的優越感。

作者寫著:" 質數當中還有一些更特別的數字,數學家稱之為「孿生質數」。它們是一對彼此非常接近的質數,幾乎是緊緊相鄰,但它們之間總是會存在著一個偶數,讓它們無法真正地碰在一起,例如十一和十三、十七和十九、四十一和四十三這些數字。如果有耐性地一直數下去,將會發現這種孿生質數變得越來越少見,越來越常碰到的是孤立的質數,迷失在全是由數字所組成的安靜、整齊的空間裡。接著你會很痛苦地意識到,孿生質數一直要等到意外事件發生的時候才會碰在一起,而他們真正的宿命是註定一輩子孤獨。然後,當你正準備要放棄、不想再繼續算下去的時候,卻又碰上了另外一對孿生質數,它們緊緊地抓住對方。於是在數學家之間有一種共同的信念,就是盡量地往前數,總是會遇上另外一對孿生質數,雖然沒有人知道它們何時會出現,但一定會碰到的。 "

其中, 主角艾莉契和馬提亞就是作者所提到的孿生質數吧! 看似有交集, 但卻又因某些因素而分隔著, 明明需要彼此, 卻又將彼此推得遠遠的, 形成一個奇妙的契合還有分離的狀態。書的結局不是令我很喜歡(好吧!我承認我喜歡Happy ending), 馬提亞回去那熟悉的世界裡, 艾利契選擇了追隨米格拉的路。

很多時候,就是那個Moment出現時, 你沒有抓住, 就走了。

馬提亞接到國外通知時, 似乎與艾莉契的生命要有所交集了, 但卻又因彼此的誤解, 將艾莉契推向法比歐的懷抱中。艾莉契後來, 似乎看見了米格拉, 只簡短的寫下"你必須回來一趟", 到底是真的看到了想通知他, 還是心底想要見馬提亞一面而寫下這句話呢? 後來結局艾利契並沒有告訴馬提亞這件事, 因為已經不重要了, 艾莉契應該早做好了離去的打算。

 

文學中常使用的"隱喻", 還有"如果你懂我" 的這種心態, 常常會使主人翁錯過了什麼,

也許, 就是這種"錯過"很吸引人, 因為你我, 也可能"錯過"了什麼, 而在心底揪成了一團。

常常退縮了那一步後, 就又是分歧的人生了, 回頭看看, 會懊悔:"為什麼當初我沒有說", "為什麼我當初沒有.....?"

隨著年紀增長, 發現什麼面子, 什麼他會不會不理我, 都不重要了

應該聽聽心裡的聲音, 即使只有聽到自己的心跳, 也應該說出來自己的想法,

因為, 不說, 將永遠不會知道。

所以, 很多事端看個人的選擇, 

數字的排列,其實,只有那麼一線之隔, 成為偶數, 並不困難, 只需要那麼一步, 那麼一點點勇氣, 跨出來,

偶數好, 奇數好, 沒人說得準。

不過,人終究是孤獨的, 但在過程中, 要自己縮在角落, 或者與很多孤獨的人一同品嚐孤獨, 端看個人選擇, 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ka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